干凈的生產車間里沒有震耳的機器轟鳴聲,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齊的電腦織襪機在工作,平均每4.8分鐘就會有一雙毛巾襪被“織”出來,青年工人張童的工作就是一個人看著12臺這樣的織襪機,一天能生產1800多雙襪子,月收入超過6000元,而像這樣的電腦襪機僅這一座車間里就有200多臺。
這是江蘇達麗智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的一個生產場景。利用先進的電腦智能生產設備,該公司每天的毛巾襪產量超過9萬雙,而到明年上半年全部430余臺電腦襪機安裝完成,每天的產量將會再翻一倍還多。29日,首屆全國紡織產業園區發展論壇在江蘇沭陽召開,江蘇沭陽縣智能紡織產業發展的景象,讓300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紡織服裝行業的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贊嘆不已。
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園區工作辦公室等單位共同承辦的首屆全國紡織產業園區發展論壇,邀請了國內包括各級紡織工業協會、地方政府、產業集群、紡織服裝產業園區、行業各大專院校和知名企業家等在內的行業人士,圍繞“智慧賦能、品牌筑魂”這一主題,共同研討交流分析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現狀,并為該行業未來的高質量發展把脈獻策。
論壇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李進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信息化部主任翟燕駒等專家學者,分別就產業園區發展的行業環境、紡織服裝產業園區的創新與融合發展,以及如何建設智慧化紡織產業園區等話題做了主旨演講。沭陽縣長彭偉和與會嘉賓分享了沭陽紡織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經驗。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在論壇上發表致辭時表示,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40年,這其間中國紡織工業起到了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和經濟體制改革先行者的作用,40年間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增長了145倍,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了126倍,纖維加工總量増長了19倍,國內人均纖維消費量增長了7倍以上。行業與高新技術、互聯網技術深入融合,時尚創意經濟特質不斷強化,綠色發展持續升級,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影響力持續增強。
本屆論壇上,還對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發展聯盟第一批副會長單位進行了授牌。并評選出了30家“2018年全國紡織園區建設突出貢獻企業”,和28位“2018年全國紡織園區建設突出貢獻者”先進個人。同時授予江蘇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國家智慧型紡織產業園區試點榮譽稱號。
近年來,沭陽縣按照“園區產業化、產業特色化”的思路,全力推動紡織產業從跟隨式發展向引領式發展轉型升級。目前,全縣擁有規模以上紡織企業120多家,主要涉及包覆紗、家紡、智能針織三大版塊,形成了涵蓋“機械裝備—紡絲—加彈—織造—印染—成衣”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2017年,沭陽紡織產業實現銷售收入總量位居蘇北前列,預計今年可達140億元,成為沭陽的又一百億級產業。
推薦企業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