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以來,山東企業受到去杠桿和市場資金面緊張的強大壓力,很多企業都徘徊在資金斷裂的生死線上,就在本周,山東竟然有2家民營500強企業申請破產,還都集中在東營市,不禁讓人唏噓。
一、山東金茂集團申請破產,2017年中國民營500強第324位
11月28日,山東金茂紡織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一天之內爆出兩只債券違約,“15金茂債”、“16金茂01”均未按期兌付。
財通證券出具的受托管理事務報告顯示,根據發行人與投資者達成的償債安排,“15 金茂債”應于2018年11月26日完成部分兌付。由于發行人資金緊張,截至11月28日,發行人未能按照約定完成兌付工作。
財通證券發布的受托管理事務報告同時披露,山東金茂已向山東省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重整。山東省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8年11月26日裁定受理山東金茂的重整申請。
11月26日,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債務人申請,依法裁定受理山東金茂紡織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破產重整申請,山東金茂紡織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二、山東大海集團申請破產,2017年中國民營500強第51位
11月26日,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債務人申請,依法裁定受理山東大海集團有限公司破產重整申請,山東大海集團有限公司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11月26日,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債務人申請,依法裁定受理山東大海集團有限公司破產重整申請,山東大海集團有限公司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大海集團在齊魯大地叱咤風云30年,位列2018年中國企業500強第217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63位。這樣一艘民營紡織巨艦,將要走向破產重整的結局,令人惋惜。
一周之內這兩家大型企業同時申請破產,互保肯定是其中的一個原因,而大海集團和金茂集團面臨的擔保困境,很多山東企業同樣深陷其中。
很多老板感嘆生意難做,紡織行業市場嚴峻。市場看空、需求不足、開工率降低,背后則是許多中小紡織企業共同的煎熬。
而紡織企業倒閉幾大原因,歸根結底,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盲目打價格戰
紡織企業喜歡打價格戰,有些產品的價格本來很低,但競爭對手會把價格壓得更低,質量當然沒什么保證。因為價格戰、惡性競爭,很多企業利潤微薄,根本就沒有能力進行技術創新,結果只能通過降價保住市場份額,形成惡性循環。在消費大升級和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企業依然粗制濫造,通過低價搶占市場,最后只能走進死胡同。
2、勞動力成本太高
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很多紡織企業面臨著每年15%的工資上漲壓力,而產品的價格卻沒有提升。絕大多數企業都縮減了員工,但依然抵擋不住成本上升的壓力。勞動力的顯性和隱形成本急劇上升,很多紡織企業因此不堪重負。
3、亂擔保
在生意做大的過程中,紡織企業主之間的人情往來、相互幫襯少不了,因此出現了連環擔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銀行催著企業借貸,鼓勵他們互相擔保,還有的地方政府為了地方經濟和就業考慮,大肆鼓勵擔保。在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當銀行開始抽貸,就如火燒戰船一樣,害死了一些本來還算健康的企業。
4、亂投資
紡織企業不好賺錢,很多企業就會投資一些跟主業無關的項目,最常見的就是房地產。企業亂投資往往給現金流帶來很大的壓力,一旦銀行抽貸,后果很嚴重。
5、轉型不及時
我國紡織企業的產能過剩問題總體很嚴重,如果不及時轉型,只能倒閉。其實,紡企轉型升級的空間還是有的,例如可以向更細分更專業的領域發展,或者將低利潤率的產品拋棄而側重于高利潤率的產品等。
6、環保不達標
環保督查越來越嚴,不達標則需要立即整改,投入大量資金和資源用于自我提升。但不少企業仍然只選擇“向錢看“,僅著眼于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企業的長遠發展,被關停、倒閉也就成了遲早之事。
面對日益全球化和開放的紡織市場,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家紡織企業都面臨著機遇與挑戰。未來幾年,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紡織行業的洗牌速度只會越來越快。國內的紡織行業要學會思考,學會變通,勇于創新,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推薦企業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