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底,隨著國內染料價格一路走低,抄底時機到來,浙江寶紡印染有限公司針織分公司總經理沈寶良果斷出手,定下了50噸染料的大單。然而,寶紡的倉儲能力只有10噸,還有40噸放哪里?“‘一目了染’幫我們存著。”沈寶良說,需要的時候,他通過手機APP發出指令,最快一兩個小時,“一目了染”就能把貨送到位于濱海工業區的生產車間。
一匹顛覆
傳統模式的“黑馬”
“一目了染”就是位于袍江的浙江一目了染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在印染大市紹興,它并不顯眼,但在業內人士眼里,這是一匹顛覆傳統染料貿易模式的“黑馬”。“它相當于一個倉儲物流平臺,一個集中采購平臺,一個大數據分析平臺。”“一目了染”的締造者是朱重陽,一位33歲的“創二代”。
從他位于二樓的辦公室望下去,窗外6000多平方米的大倉庫里,數萬噸出產自龍盛、閏土等知名企業的染料整裝待發。這里是“一目了染”的倉儲中心,也是數十家印染企業的“外包倉庫”,“每年近2萬噸染料從這里進出。”朱重陽介紹說。
作為“一目了染”的客戶之一,沈寶良扳著手指頭細數“一目了染”給他帶來的便利:租賃倉庫的成本省下了,環保和消防安全的壓力沒了,光這一項節省的成本一年少說也有幾十萬元。采購成本降了,通過“一目了染”下單的印染企業多了,“一目了染”便具有平臺效應,提高了在染料市場上的議價能力,往往能以比市場低3%~5%的價格拿貨,節省了印染企業的成本。信息透明了,眾多交易數據匯聚到“一目了染”,通過后臺分析,這些數據便成了印染企業進行市場預判的重要依據。“比如去年下半年,黑色染料的采購量很大,我估計黑布的庫存量會比較大,今年就減少了黑色染料的訂單。”沈寶良說。
優化服務
為合作企業創造價值
“轉型做印染供應鏈平臺,是被逼出來的。”朱重陽說。朱重陽的父親朱啟康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創辦染料貿易公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然而,2015年,在印染行業環保治理中,大批環保不達標的印染企業關停并轉,朱啟康的貿易公司也受到影響,大量貨款成為“死賬”。“現在回頭去看,這是‘危’也是‘機’。”早已接班的朱重陽說,“當時我們的貿易模式非常傳統,就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賒賬交易,這也是紹興染料市場普遍采用的方式。”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最令人頭痛的是貨款回收風險。能不能找到一種更安全的交易方式?
“隨著染料標準化生產的推廣,信息越來越透明,信息不對稱時代賺差價模式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內外壓力之下,朱重陽把目光投向了供應鏈管理,探索采購、倉儲、配送、融資等全流程服務模式。
作為配套,朱重陽還成立了大染坊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專門進行軟件開發,對服務全流程實行數據管控。“每個客戶手機上都裝有我們的大染坊APP,可以實時了解貨物在我們倉儲中心的存放情況,并隨時發出指令。”
新模式的運行,縮短了印染企業的付款周期,解決了困擾公司多年的“賒賬”難題。更重要的是,為中小印染企業解決了倉儲壓力大、供貨效率低、采購議價能力弱等痛點。“通過我們的優質服務,為合作企業創造了價值,增強了用戶黏性。”朱重陽說,隨著越來越多的上下游企業成為他們的合作伙伴,“一目了染”也具有了更強的平臺屬性,從而為下一步洐生更多服務提供了可能,最終實現供應鏈、產業鏈到價值鏈的提升。
記者感言:供應鏈管理是生產性服務業,也是新興服務業,目的是細化和優化社會化生產分工,讓制造業企業專注生產和研發。近年來,各級政府大力引導制造業供應鏈應用和創新,優化“軟服務”,助推“硬產業”。“一目了染”順勢而為,積極探索,不但完成了自身的轉型升級,也助推了紹興印染業高質量發展。
【新聞助讀】
企業名片:浙江一目了染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印染客戶為供應鏈基礎的平臺型企業,主營業務為化工染料供應、倉儲、物流、業務代理等精細化工產業后端業務,目標是成為印染行業綜合信息供應服務平臺,讓交易更容易。
推薦企業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