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根據自治區繭絲辦要求,為了及時準確掌握疫情下行業動態,協會會同廣西蠶業總站組成聯合調研組先后到環江、宜州和忻城等地進行調研,通過走訪絲綢企業、蠶種場、蠶業合作社、小蠶共育室和養蠶大戶,以及日常服務企業中了解到新冠疫情對廣西繭絲綢產業的影響越發凸顯。
一、對蠶桑產業影響開始顯現。隨著我區第一批春繭于4月中旬在忻城、橫縣、那坡等地批量上市,收購價格為30~31元/kg,較去年底降幅達48%。疫情的影響已經傳導到蠶桑產業,農民開始退訂小蠶,小蠶共育戶開始減少共育蠶種數量,蠶種場開始減少蠶種生產,預計上半年蠶種產量比去年同期降低20-30%,蠶農飼養蠶種比去年同期降20%左右。如收繭出現“白條”,對于以種桑養蠶為生的蠶農貧困戶來說連買米的錢都成問題。
二、絲綢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重重。由于受疫情影響,美國、歐洲、印度等我國絲綢主銷市場基本停止進口,國內綢緞企業也陸續減少或取消訂單,3月20日后繅絲企業生絲銷售基本停滯。據廣西繭絲綢行業協會監測數據,2020年1-3月廠絲生產量、銷售量同比分別下降28%和33%,銷售額同比下降31%。生絲庫存壓力大,業者普遍預計平均庫存兩個月產量左右,而且都是去年高價格蠶繭留下的庫存。若按目前產量繼續生產,部分企業將難以為繼,目前我區繅絲企業被動采取輪休減產限產等方式開展自救。
三、為了防范風險,今年兩個交易市場也壓縮了繭絲質押融資業務,加上無銷售收入,繅絲企業儲備資金基本枯竭,春繭收購資金壓力巨大。面對行業的困境,我們協會已多次向國家和自治區繭絲辦反映行業困境并提出紓困相應措施:(一)建議盡快啟動國家生絲儲備,也要求自治區啟動生絲儲備機制,撥付專項資金收儲生絲,保市場主體流動性,幫助繭絲加工企業維持生產運營;(二)建議政府部門協調金融機構,在疫情期間設立繭絲綢專項應急貸款機制,“復工貸”能真正落實落地惠及企業,重點加大對繭絲加工企業的貸款額度和貼息,確保繭絲加工企業的正常運行和收購蠶農鮮繭,保障社會穩定;(三)建議自治區和市縣各地政府整合扶貧資金,建立貧困地區蠶繭收購補貼專項資金,通過補貼繅絲企業貸款利息和直接補貼等方式,定向收購貧困地區和建檔立卡貧困戶蠶繭,保障種桑養蠶貧困戶如期脫貧;(四)年內減免或緩繳繭絲加工企業稅負和社保費用,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和負擔,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我們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增強緊迫感,冷靜思考,沉著應對。協會將繼續反映行業訴求,爭取政策支持。希望各企業根據具體情況安排生產經營活動,利用輪休減產限產練好內功,提高產品質量,同時引導當地蠶農提高蠶繭質量,謀求企業長遠發展。還是那句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企業活下來才有機會。
推薦企業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