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五月激情,美女91精品,一区二区毛片,91精品福利视频,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紡機網技術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紡機網 >  技術中心 >  引緯 >

片梭引緯

來源: 發布時間:2011年05月09日

片梭引緯

片梭織機的引緯方法是用片狀夾紗器將固定筒子上的緯紗引入梭口,這個片狀夾紗器稱為片梭。片梭引緯的專利首先是在1911年由美國人Poster申報,著手研制片梭織機是在1924年,從1942年起由瑞士蘇爾壽(SULZER)公司獨家研制,到1953年首批片梭織機正式投入生產使用,這使得片梭織機成為最早實用化的無梭織機。
片梭織機的種類有單片梭織機和多片梭織機之分,蘇爾壽片梭織機屬于多片梭織機,這種片梭織機在織造過程中,有若干把片梭輪流引緯,僅在織機的一側設有投梭機構和供緯裝置,故屬于單向引緯。進行引緯的片梭在投梭側夾持緯紗后,由扭軸投梭機構投梭,片梭高速通過分布于筘座上的導梭片所組成的通道,將緯紗引入梭口,片梭在對側被制梭裝置制停,釋放掉緯紗紗端,然后移動到梭口外的空片梭輸送鏈上,返回到投梭側,再等待進入投梭位置,以進行下一輪引緯。單片梭引緯由于只用一把片梭,需兩側供緯和投梭,加之片梭引緯后的調頭也限制織機的速度提高,故單片梭織機不夠理想,其數量也很少。本節只介紹蘇爾壽片梭織機。
一、片梭
如圖8-7所示,片梭由梭殼1和梭夾2經鉚釘3鉚合而成。鉗口5起夾持緯紗的作用,

圖8-7? 片梭
1-梭殼? 2-梭夾? 3-鉚釘? 4-圓孔? 5-鉗口
張鉗器插入圓孔4時,鉗口張開,緯紗落入鉗口,張鉗器拔出后,鉗口夾緊緯紗。織造生產中,應根據所加工緯紗的纖維材料和細度合理選擇片梭的型號,不同型號片梭的鉗口形狀和鉗口夾持力是不同的,夾持力變化范圍為600~2500cN,鉗口之間的夾持力應確保夾持住緯紗。片梭表面應當光滑、耐磨,整個片梭的結構應符合嚴格的軸對稱,過大的誤差會引起梭夾鉗口張開及夾緯的故障。
在織造過程中,每引入一根緯紗,梭夾鉗口需打開兩次,第一次打開是在投梭側,讓遞緯器將緯紗紗端置于鉗口之中;第二次打開是在片梭飛越梭口

后,把片梭鉗口中的緯紗釋放掉。鉗口的開啟靠梭夾打開器插入片梭尾部的圓孔4中實現的。片梭尾部有兩個孔,靠前部的圓孔供第一次打開遞緯用,能將鉗口打開到4mm供遞緯器進入到鉗口內,而靠后部的孔在引緯結束后打開鉗口釋放緯紗,其張開程度比遞緯時小得多(見圖8-8)。
片梭是片梭織機的關鍵器件之一,而梭夾又是片梭的心臟。在織造過程中,梭夾的反復開啟,易導致其疲勞損壞。梭夾的形狀如圖8-8所示,上、下兩臂A’F’與AF對稱,

圖8-8? 片梭梭夾
梭夾在開、閉過程中受到的應力負荷屬于非對稱的脈動循環負荷,A為應力最大的危險截面。
梭夾臂由于受到非對稱脈動循環負荷的作用,易導致疲勞損壞,這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來提高其疲勞壽命。一方面合理設計梭夾臂的幾何形狀,即在保證工藝上所要求的夾持力情況下,通過設計合理的幾何形狀,使梭夾開啟后的應力幅值減小,同時要注意避免應力集中。另一方面合理選擇材料與熱處理工藝。梭夾材質應有較高的疲勞極限及良好的韌性,盡量提高表面光潔度,并采取表面強化措施。
蘇爾壽片梭織機為多片梭織機,需用若干把片梭循環引緯,每臺織機所需片梭只數與上機筘幅大小有關,配備只數=上機筘幅(mm)/254+5。例如,320cm上機筘幅時,需配18只片梭。
二、片梭織機的扭軸投梭機構
(一)扭軸投梭機構
片梭引緯運動的動能來自扭軸投梭機構中扭軸扭轉的變形能,因而擊梭后片梭初始速度與織機車速無關,只取決于扭軸的扭轉變形量。圖8-9所示為蘇爾壽片梭織機上所用的扭軸

圖8-9? 扭軸投梭機構
1-投梭凸輪? 2、10轉子? 3-擺桿? 4-擺桿回轉軸? 5-連桿? 6-搖臂? 7-投梭棒
8-扭軸? 9-定位螺釘? 11-滑塊? 12-片梭? 13-導梭片? 14-液壓緩沖器
投梭機構,該投梭機構的核心部件為
扭軸8,故稱之為扭軸投梭機構,它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
(1)扭軸部分
扭軸8的一端固裝在機架上,成為固定端;另一端為自由端,裝有投梭棒7,其頂部與投梭滑塊11相聯,扭軸的中部裝有搖臂6,它屬于一個四桿機構。
(2)四桿機構部分
四桿機構部分由搖臂6、連桿5、擺桿3及機架組成。搖臂6的回轉中心為扭軸中心,而擺桿3的回轉中心為回轉軸4。
(3)投梭凸輪部分
投梭凸輪1裝在投梭軸上,而投梭軸借助于一對圓錐形齒輪由織機主軸以1∶1的速比傳動。在投梭凸輪1上還裝有一個轉子10。
(4)液壓緩沖部分
液壓緩沖器14與擺桿3的下端相連,當擺桿順時針方向擺動時,使緩沖器內的油受壓縮,從而產生緩沖作用。
扭軸投梭機構的工作原理是,在投梭前的相當長時間內,通過對扭軸的加扭來儲存投梭所需的能量,投梭時,扭軸迅速恢復原狀態,將儲存的彈性勢能釋放,使片梭加速到所需的
飛行速度。整個工作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1)儲能階段
在這一階段中投梭扭軸被加扭,儲存彈性勢能。隨著投梭凸輪1轉向大半徑,驅動轉子2,使擺桿3逆時針方向轉動,連桿5向上移動,推動搖臂6順時針方向轉動,扭軸受到加扭,直到投梭凸輪半徑不再增大為止,而此時回轉軸4的軸心恰好與連桿5的兩端中心三點呈一直線,且定位螺釘9也剛好與擺桿3下端相接觸。
(2)自鎖階段
前一階段結束時,四桿機構進入了自鎖狀態(搖桿6的作用力不能使擺桿3轉動),這一狀態繼續保持著。扭軸保持在最大扭轉狀態,投梭棒7及投梭滑塊11靜止在外側位置,等待引緯片梭就位以及遞緯器遞緯等動作的完成。在這一階段中,投梭凸輪1仍然保持勻速回轉,轉子2將脫開與投梭凸輪的接觸。
(3)投梭階段
四桿機構的自鎖狀態被解除,扭軸迅速復位使投梭滑塊11完成擊梭動作。這一階段的開始是當投梭凸輪回轉到其上的轉
子10推動擺桿3上的弧形臂時,轉子10的推動將使擺桿3稍有轉動,從而解除了原來的自鎖裝態,扭軸迅速復位通過投梭棒使擊梭滑塊加速片梭12進入導梭片13。
(4)緩沖階段
緩沖階段使整個投梭機構在投梭后迅速而平穩地靜止在初始位置上。當擺桿3復位到一定位置時,液壓緩沖器14將開始起作用,此時片梭已經獲得了所需速度,即投梭已經完成,整個投梭系統受緩沖作用而平穩地向初始狀態恢復,到達初始位置時能靜止下來,這樣可避免扭軸反向扭轉,不致出現自由扭轉振動,從而提高了扭軸的壽命。
(二)擊梭動力學分析
將片梭織機上的扭軸投梭機構作為整體來研究,從擊梭開始后到液壓緩沖起作用這段時間內,扭軸的彈性恢復力矩與投梭機構的慣性力矩相平衡。扭軸的彈性恢復力矩Mk為:
???????????????????????????????? (8-1)
式中:G——扭軸的剪切彈性模量;
Jρ——扭軸截面的極慣性矩;
l——扭軸扭轉部分長度;
——扭軸的扭轉角。
在擊梭過程中,扭軸上受到的慣性力矩Mi
???????????????????????????? (8-2)
式中:I——扭軸投梭機構的綜合轉動慣量;
m0——片梭、擊梭滑塊、擊梭連桿、擺桿以及緩沖活塞和連桿等質量集中在投梭棒頂端的相當質量;
l0——擊梭棒長度;
——扭軸的扭轉加速度。
根據力矩平衡原理得
???????????????????????????????? (8-3)
即,
????????????????????????????????? (8-4)
式中:,稱之為投梭系統的固有頻率。
根據初始條件t=0,(最大扭角),可解得擊梭時期扭軸的扭轉方程式為:
??????????????????????????
?????? (8-5)
??????????????? ???????????????(8-6)
若不采用液壓緩沖,則當扭軸扭轉角恢復到φ=0°時,片梭可獲得最大的速度,但這樣會導致扭軸繼續向反方向扭轉,繼而發生自由扭振,造成疲勞破壞,因此,扭軸扭轉角恢復到0°之前液壓緩沖必須起作用。設這個角度為φ=φ1,對應的時間t為t1,根據式(8-5)、式(8-6)得扭轉角速度為:
??????????????????????????? (8-7)
一旦液壓緩沖起作用,扭轉角速度不再增大而開始下降,擊梭滑塊的速度也下降,片梭便以
已經獲得的速度進入自由飛行狀態,這個速度v1為:
???????????????? (8-8)
式中v0為不采用緩沖裝置時,片梭所能達到的速度,稱之為理論最大速度。
從以上分析可知,扭軸投梭機構有三個特點:梭速完全取決于扭軸貯能的多少,而與織機車速高低無關,因而有利片梭飛行穩定;扭軸加扭過程長(約300°),加之合理的投梭凸輪曲線,故投梭機構功率小而均勻;投梭結束后,整個投梭機構靠液壓緩沖裝置作用能迅速制停。
三、制梭
片梭進入制梭箱后,制梭裝置吸收片梭動能,使片梭的速度迅速下降為零,并準確地制停在一定的位置上,制梭裝置如圖8-10所示。在片梭進入制梭箱之前,連桿5向左推進,制

圖8-10? 片梭制梭裝置
1-接近開關組合? 2-下制梭板? 3-制梭腳? 4-下鉸鏈板? 5-連桿? 6-上鉸鏈板
7-升降塊? 8-滑塊? 9-調節螺桿? 10-步進電動機? 11-手柄
梭腳3下降,直至下鉸鏈板4和上鉸鏈板6位于一條直線,即進入死點狀態。下制梭板2和制梭腳3之間構成了制梭通道。片梭飛入制梭箱后,進入制梭通道,下制梭板和制梭腳的制梭部分采用合成橡膠材料,對片梭產生很大
的摩擦阻力,使片梭制停在一定位置上。
制梭腳的前側裝有接近開關組合1,上面有接近開關a、b、c。接近開關b用于檢測片梭的飛行到達時間,接近開關a、c則用于檢測片梭的制停位置,從而以下述三種途徑自動調整制梭力。
(1)當片梭制停在位置Ⅰ,接近開關a、c均有信號發出,說明制梭力正常,步進電動機10不發生調節作用。
(2)當片梭制停在位置Ⅱ,接近開關a無信號發生,說明制梭力不足,步進電動機立即轉動一步,滑塊8向右移動1mm,升降塊7下降,使制梭腳降低一定距離,經幾次調整,直至片梭被制停在位置Ⅰ。
(3)當片梭制停在位置Ⅲ,接近開關c不發生信號,說明制梭力偏大,電腦自動記錄制梭力偏大的次數,如果27次引緯中有20次制梭力偏大,則每27次引緯后步進電動機反向轉動一步,使制梭腳上升一定距離,經幾次調整直至片梭制停到位置Ⅱ,然后,再自動調節到位置Ⅰ。這樣的調整方式有助于消除機構間隙對制梭的影響。
連桿5向右回退時,制梭腳上升,對片梭的制動被解除,以利后續的片梭回退和推出制梭箱,進入輸送鏈。
四、片梭引緯過程
片梭織機的引緯系統主要包括筒子架、儲緯器(見本章第六節“無梭引緯的輔助裝置”)、緯紗制動器、張力平衡裝置、遞緯器、片梭、導梭裝置、制梭裝置、片梭回退機構、片梭監控機構、片梭輸送機構等。儲緯器是無梭織機上為適應高入緯率而普遍采用的裝置,它是一個典型的機電一體化裝置。靠自身電動機的傳動,儲緯器將緯紗從筒子上預退繞到其繞紗鼓上,引緯時緯紗再從繞紗鼓上退出。采用儲緯器后,緯紗退繞張力大大降低,且消除了退繞直徑變化的影響,張力均勻性提高。
片梭引緯時飛行速度很高,達到30m/s左右,加之質量輕、體積小,需采用由若干片導梭片組成的通道來控制片梭飛行。導梭片形狀如圖8-11所示,它們呈等間隔固裝在筘座

圖8-11? 導梭片及其組成的通道

上,隨筘座一起前后擺動。因投梭機構與筘座是分離的,這就要求筘座在片梭引緯時靜止在最后方,讓片梭在導梭片組成的通道中飛越梭口。片梭到達接梭箱后,筘座向機前擺動打緯,導梭片向前從下層經紗退到梭口外,緯紗便從導梭片的脫紗槽中脫出留在梭口中,被鋼筘繼續打入織口形成織物。完成打緯后,隨筘向后擺動,導梭片便又從下層經紗進入梭口,直至位于梭口中央并靜止,供引下一緯的片梭飛行。
片梭織機的整個引緯過程可根據片梭及緯紗的狀態分為十個階段。
(1)如圖8-12(甲)所示,片梭8由右側(制梭側)經梭口下方的片梭輸送鏈條輸送

圖8-12? 片梭引緯過程
1-筒子? 2-緯紗? 3-導紗器? 4-制動器? 5-張力補償器? 6-導紗孔
7-遞緯器? 8-片梭? 9-紗尾鉗? 10-緯紗定位裝置? 11-剪刀? 12-制梭箱
到達左側(投梭側)梭箱,在進入投梭位置的提升過程中,片梭被翻向(由側面向上翻轉成水平狀),梭夾被打開。緯紗2從筒子1引出后,經過儲緯器(圖中未畫出),再經導紗器3、制動器4、張力補償器5、導紗孔6后,其紗端被遞緯器7的鉗口所夾持。此時,制動器4制住緯紗,張力補償器5處于最高位置,制動器4和遞緯器7之間的緯紗被張緊,以避免因松弛而扭結。
(2)如圖8-12(乙)所示,片梭8已翻轉水平的投梭引緯狀態,進入投梭位置,遞緯器7的鉗口夾著緯紗位于打開的片梭鉗口中,準備遞交緯紗給片梭。
(3)如圖8-12(丙)所示,片梭8的梭夾鉗口閉合夾住緯紗紗端,遞緯器7的鉗口張開放掉緯紗,制動器4即將解除制動,張力調節器5也將開始下降,投梭準備已經完成,即將開始投梭。
(4)如圖8-12(丁)所示,投梭機構使片梭8夾著緯紗飛越梭口,抵達右側制梭箱12,整個飛行過程中,制動器4均處于釋放狀態,張力調節器5向下降到最低位置。
(5)如圖8-
9(戊)所示,制動器4制動緯紗,片梭8借助于片梭回退器(圖中未畫出)退回到布邊處,使制梭側邊經紗外紗頭只留15~20mm長,同時張力調節器5上升以吸收掉片梭回退出的緯紗,在投梭側,遞緯器7向內側移動至邊經紗處,同樣也只留紗尾長15~20mm,剪緯后由它夾持住下一根緯紗的紗端。
(6)如圖8-12(己)所示,緯紗定位裝置10接近緯紗,將緯紗推入張開的遞緯器7鉗口中。同時,兩側的紗尾鉗9移至緯紗,將緯紗夾住。
(7)如圖8-12(庚)所示,在投梭側,遞緯器7鉗口閉合夾持住緯紗,張開的剪刀11上升至緯紗處準備剪緯,在制梭側,片梭鉗口打開,將緯紗釋放。
(8)如圖8-12(辛)所示,剪刀11剪斷緯紗,遞緯器7開始向外側退回,張力調節器5再度上升吸收緯紗,片梭向機后方向退出制梭箱,向下落到輸送鏈條上返回投梭側。在投梭側,又一把片梭進入盛梭盒內,等待提升到投梭位置。
(9)如圖8-12(壬)所示,遞緯器7繼續回退,張力調節器5仍在上升,剪刀11下
降復位,紗尾鉗9夾住緯紗兩端,隨筘座一起向前運動,緯紗被打入織口。
(10)如圖8-12(癸)所示,遞緯器7退到最外側,張力調節器5上升至最高點。在采用折入邊機構時,布邊外的緯紗頭已繞在折邊機構的鉤針上,由鉤針將它勾入下一緯的梭口中,形成折入式布邊。
上述各個階段不斷重復,便可引入一根根緯紗,織成織物。
五、片梭織機的多色緯制織
蘇爾壽片梭織機中除了單色織造的機型外,還有可多色緯織造的機型,如混緯、兩色任意順序引緯、四色任意順序引緯、六色任意順序引緯。
在混緯方式的機型上,配置了兩只遞緯器,它們分別由各自的筒子供緯,織造時由這兩只遞緯器交替遞緯給片梭,交替的比例是1∶1,不能任意引緯。混緯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緯紗色差或緯紗條干不勻給布面造成的影響。輪流從兩個筒子上引入緯紗到織物中,可避免
筒子之間的差異對織物外觀的影響,混緯方式在由筒子供緯的無梭織機上應用很普遍。當然,混緯的機型也可以用于制織兩色1∶1交替引緯的產品。混緯機構較為簡單,只要實現兩只遞緯器輪流與片梭的工作位置對準就可以了。
在多色任意順序引緯的片梭織機上,每一種色緯都要用一只遞緯器,即遞緯器只數等于色緯數。遞緯器分別夾持各自筒子上引出的紗端,當需要引入某種緯紗時則有相應的遞緯器供緯。這些遞緯器被安置在換色機構中的一圓弧形的選色器中。圖8-13所示為四色任意順序

圖8-13? 四色任意順序選色器
1-選色器? 2-連桿? 3-變換軸? 4-扇形齒輪? 5-小齒輪
6-選色器軸? 7-鎖位臂桿? 8-定位銷? 9-扇形定位板
引緯的選色器,圖中a、b、c、d為四種色緯的遞緯器所在的燕尾截面滑槽,當某滑槽處于工作位置(與等待遞緯的片梭對準)時,就由該滑槽的遞緯器向片梭遞緯,片梭引入相應顏色的緯紗。由哪一只遞緯器遞緯,在換色機構中是由圖中連桿2的位置決定的,連桿2的高低位置借助于多臂開口機構中的兩片提綜臂控制,提綜臂的位置取決于紋板紙上的穿孔情況,而紋板紙上的穿孔得根據緯紗配色循環進行。兩片提綜臂的升、降剛好能組成四種狀態,對應著連桿2的四種位置,再通過變換軸3上的扇形齒輪4,傳動選色器軸6上的小齒輪5,最后使選色器1的位置發生變化,實現換色。當選色器變位時,鎖位臂桿7上的定位銷8從扇形定位板9的槽中退出,這時選色器軸6可轉動換色。完成變位換色后,定位銷8又進入扇形定位板9的槽中,使選色器1正確定位,保證遞緯器與片梭對準,能夠正常遞緯。
在片梭織機上,任意順序引緯的換色機構除了由多臂開口機構控制的換色機構外,還有用提花開口機構控制的,但都很復雜。片梭織機所能制織的色緯數較少,且隨色緯數和開口機構不同,換色控制裝置也不一樣。
六、片梭引緯的品種適應性
片梭引緯類同有梭引緯,屬于積極引緯方式,對緯紗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片梭對緯紗的夾持和釋放是在兩側梭箱中于靜態的條件下進行的,因此片梭引緯的故障少,引緯質量好,緯紗在引入梭口之后,它的張力受到精確的調節。這些性能都十分有利于高檔產品的加工。
由于片梭對緯紗具有良好的夾持能力,因此用于片梭引緯的紗線范圍很廣,包括各種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的純紡和混紡短纖紗、天然纖維長絲、化學纖維長絲、玻璃纖維長絲、金屬絲以及各種花式紗線。但是,片梭在起動時的加速度很大(1200×9.8m/s2),約為劍桿引緯的10~20倍,因此對于經弱捻紗、強度很低的紗線作為緯紗的織物加工來說,片梭引緯顯然是不適宜的,緯紗容易斷裂。
片梭引緯具有2~6色的任意換緯功能,可以進行固定混緯比1∶1的混緯和4~6色的選色。換緯時,選色機構的動作和慣性比較大,在非相鄰片梭更換時,這種缺點比較明顯。
片梭織機的幅寬很大,當織機轉速為470r/min時,入緯率可達1400m/min,表現出低速高產的特點,顯然對提高織物成品質量,減少織機磨損和機械故障有重要意義。
片梭織機的幅寬范圍為190cm~540cm。能織制單幅或同時織制多幅不同幅寬的織物。在單幅加工時,移動制梭箱的位置,可以方便地調整織物的加工幅寬。在多幅織造時,最窄的織物上機筘幅為33cm,幾乎能滿足所有的織物加工幅寬要求。加工特寬織物和篩網織物,則是片梭引緯的特色。
片梭引緯能配合多臂開口機構或提花開口機構,加工一些高附加值的裝飾用織物和高檔毛織物,如床上用品、窗幔、高級家具織物、提花毛巾被、精紡薄花呢、提花毛毯等。

片梭引緯通常采用折入邊,因此布邊是光邊,在無梭織機各類布邊中,屬于經、緯紗回絲損失最少的一種。在加工毛織物時,如加裝邊字提花裝置,還可織制織物邊字。織入邊容易產生布邊緯密過大、邊織物過厚的缺點,因此,布邊的經紗密度和
鋼筘穿入數要適當減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相關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騰訊微博
  • 分享至開心網
  • 分享至人人網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網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網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飛信空間
  • 打印該網頁
  • 打印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浙江錦峰紡織機械有限公司
 推薦企業
絲普蘭噴氣織機 潤源經編
關于紡機網 | 網絡推廣 | 欄目導航 | 客戶案例 | 影視服務 | 紡機E周刊 | 廣告之窗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本站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