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302型并條機上進行了并條牽伸、工藝配置對成紗條干均勻度的影響試驗,認為并條工藝配置對成紗條干均勻度的影響顯著。采用頭并較大的后區牽伸倍數、二并較小的后區牽伸倍數,在加壓適宜的條件下,采取較小的羅拉隔距,均可改善成漲條干,提高成紗質量。
條干均勻度是衡量棉紗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是紡紗各工序機械、工藝、操作及原料狀態的綜合反映。影響紗條不勻的因素較復雜,其中并條的條干均勻度與細紗成紗條干均勻度有一定的相關性。并條條子中纖維伸直度好,粗紗結構合理,成紗條干才能達到較好的程度,且紗疵、粗節、細節減少。筆者通過試驗就并條牽伸工藝對成紗條干均勻度的影響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并條工序改善成紗不勻的措施。
2.并條牽伸工藝配置對成紗條干均勻度的影響
2.1并條牽伸分配對成紗條干的影響
2.1.1減小頭并前區牽伸倍數試驗
并條牽伸分配對成紗條干的影響見表1。

試驗結果表明,減小前區牽伸倍數后,成紗指標有所改善。因為,喂人頭并的梳棉條子中前彎鉤纖維較多,伸直度差,且平均長度較正常纖維短,浮游纖維多。若前區采用較大的牽伸倍數,這些浮游纖維隨高速纖維向前移動,形成較大的移距偏差,造成條干均勻度差。而且,部分纖維伸直度不好,紗條中纖維紊亂,易使前彎鉤纖維形成棉結。故采用較小的前區牽伸倍數,成紗各指標有所改善。但后區牽伸倍數過大,纖維易擴散,對浮游纖維控制不利,條干反而惡化。
2.1.2減小二并后區牽伸倍數試驗
減小二并后區牽伸倍數試驗見表2。
試驗結果表明,在末并減小后區牽伸倍數后,成紗指標有所提高。這是因為喂入末并的條子纖維整齊度、伸直度均有所提高,且后彎鉤纖維較多,所以,末并采用減小后區牽伸倍數,即集中前區牽伸的工藝,使牽伸力適當增大,有利于纖維伸直,這樣,后彎鉤纖維大量被伸直,有利于前區牽伸的穩定,可提高條子質量。

試驗結果顯示,在隔距配置較小的情況下,成紗條干能得到較好的改善。并條隔距配置大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