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伸裝置中相鄰羅拉間的距離有中心距,表面距和握持距三種。中心距是相鄰兩羅拉中心之間的距離;羅拉表面距是相鄰兩羅拉表面之間的最小距離;握持距是指相鄰兩對鉗口線之間的須條長度。對于直線牽伸,握持距與羅拉中心距是相等的;對于曲線牽伸,羅拉握持距大于羅拉中心距。
1.幾種不同牽伸型式的常用握持距 羅拉握持距是紡紗的主要工藝參數,其大小要適應加工纖維的長度并兼顧纖維的整齊度。為了既不損傷纖維長度又能控制絕大部分纖維的運動,并且考慮到膠輥在壓力作用下產生變形,使實際鉗口變寬,所以,羅拉握持距必須大于纖維的品質長度。但握持距的大小又必須適應各種牽伸區內牽伸力的要求,握持距大,羅拉中間摩擦力界薄弱,牽伸力小。由于牽伸力的差異,各牽伸區的握持距應取不同的數值,一般可由下式表示:
S=LP+P 5-4-1
式中:S―――――羅拉握持距
LP―――――纖維品質長度
P―――――根據牽伸力的差異及羅拉鉗口擴展長度而確定的長度值
羅拉握持距應全面衡量機械工藝條件和原料性能而定。如果羅拉握持力好,纖維長度短,整齊度好,須條定量輕時,前區握持距可偏小掌握,以利于改善條干均勻度;后區握持距偏大,有利于纖維伸直。各種不同牽伸型式各區握持距推薦P的范圍見表5-4-4。
表5-4-4 不同牽伸型式各區握持距P值范圍

由上表可以看出,壓力棒牽伸裝置主牽伸區的握持距由于壓力棒加強了主牽伸區中部的附加摩擦力界,對浮游纖維控制能力好,所以握持距比三上四下曲線牽伸大。
2.壓力棒牽伸裝置的握持距 由于壓力棒牽伸裝置的羅拉中心距一般是固定不變的,所以,前區羅拉握持距的大小取決于三個參數,(參見圖5-4-2所示),即前膠輥前移或后移值a,中膠輥前移或后移值b及壓力棒與中羅拉間的隔距s(標志壓力棒的高低位置)。而羅拉握持距長度是由須條在壓力棒和中羅拉表面的接觸弧長度L3和L
須條離開壓力棒后的自由距離L2、須條在前羅拉表面的
(1)自由長度L1+L2應小于纖維主體長度,使纖維能得到壓力棒的有效控制。
(2)須條對壓力棒的接觸弧長或包圍角大小影響壓力棒作用的正常發揮。如FA311型并條機b值為1~2mm時,須條對壓力棒的包圍弧長為2.6~2.9mm,包圍角為23.4°~26°,工藝效果最好,包圍弧過長,牽伸力過大,反而使條干惡化。
(3)盡量減小須條在前羅拉上的反包圍弧,這一長度超過4mm時,條干就會惡化。
(六)羅拉加壓
羅拉加壓是保證須條順利牽伸的必要條件,根據近來工藝“緊隔距、重加壓“,重加壓是實現對纖維運動有效控制的主要手段。羅拉加壓一般應考慮羅拉速度,纖維種類,棉條定量,牽伸型式等。羅拉速度快,須條定量重,牽伸倍數高時,加壓宜重。棉與化纖混紡時,加壓較純棉紡高20%,加工純化纖應比紡純棉高30%。
國產并條機多采用彈簧搖架加壓,不同牽伸型式的加壓范圍見表5-4-5。
表5-4-5不同牽伸型式的加壓范圍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